问题 改错题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2分)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1分)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2分)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2分)列举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4分)。

(5)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3分)

答案

(1)魏源(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洋务派(1分)。

(2)严复(1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或者,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2分)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分);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4)民主(1分),科学(1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

(5)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学习,到制度层面的学习,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入(3分)。(也可以简答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也可得3分)(如果只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这样的意思,最多得2分)

题目分析:(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魏源,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后来洋务派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严复的译著,该书传播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这一历程的特点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学习,到制度层面的学习,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点评: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学生还要知道其具体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是地主阶级,它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它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是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多项选择题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