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对会议召开,提出和审议议案,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询问和质询,发言和表决等,做出了系统的、切实可靠的规定。
材料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近年来,人民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如上电视征集意见,开办议政网站,设立接待日,公开联系方式等。
材料 三:2006年1月6日开始,各地的人大会议陆续召开,并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在福建省今年的人代会上,20多名福建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坐在了旁听席上。在重庆人代会上,各国驻渝领事应邀列席,并继续邀请市民旁听人代会。正在召开的山西省人代会主会场前,两排超大规模的展板特别引人注目,展板上罗列了当地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这十件实事在去年都得到了兑现。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山西省政府承诺2006年要办理的实事已由去年的10件增加到12件。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相关举措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1)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多种方法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
(2)①通过不断促进各级人大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不断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从而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材料中的《议事规则》和《代表法》的相关规定,就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地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材料中各地人大会议中的一些新的亮点的出现,能够保证人民代表接受监督,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注意题型“共同说明”,在分别明确三则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即“人大制的完善与发展,人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2)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递进,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把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