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9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是贯穿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2008-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变动趋势

(1)根据图1和图2(含注)信息,描述2008-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5分)

(2)如何改变农村居民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有人认为: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请你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对该观点予以评析。(8分)

材料二 某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以科学观为指导,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棉花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良种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增加驱动力。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8分)

材料三 为创新村民自治新模式,我市某地建立了以农村社区党支部和村委会、议事会、监事会为主体的“一部三会”制度:

农村社区党支部处于社区管理的领导核心地位,协调“三会”之间的关系,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社区村委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带领村民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社会议事会按照“议前充分协商、议中集体讨论、议后透明公开”的原则,搜集民情民意,推进决策落实。社会监事会定期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群众通报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各社区普遍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了监事会的规范运作。

这种模式,减少了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提高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效果。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开展“一部三会”村民自治新模式取得成功的道理。(8分)

答案

(1)2008年至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且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但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2)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率,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农村居民收入倍增奠定物质基础。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3.要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还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农民收入。

(3)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当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力。3.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棉花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4.加快转变农业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农业经济新优势。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

(4)1.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部三会”村民自治新模式发挥了农村社会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2.社区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村民在村委会带领下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3.社区议事会搜集民情民意,推进决策落实,保证了村民能够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增强了决策的民主化,有利于决策的实施。4.社区监事会定期对村委会进行监督,保证了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使村民自治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题目分析:(1)本题是图表题的常规题目,即遵循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同时看图表时结合小注内容,即看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解读设问,本题是观点评析类题目,需要既说明其合理之处,又要点明其不合理之处,本题可以转化为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其基本思路就是根本上发展经济,以及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教材没有很详细的理论表述,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知识的概括总结,根据题意可以分为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领域,宏观层面包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微观包括增加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结合题目中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外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变。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