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简单原因可能导致复杂后果,这是混沌研究所提供的一条重要信息。许多看起来杂乱无章、随机起伏的时间变化或空间图案,可能来自重复运用某种极简单而确定的基本作用。我们以不同代的昆虫数目变化为例。假定成虫产卵后全部自然死亡,然后孵化出下一代,世代之间没有交叠。如果下一代“虫口”数简单正比于前一代虫口数,那么只要平均产卵数多于1,而且这样一直重复下去,过不了多少代,整个地球就会“虫满为患”。虫口过多,食物有限,它们就要为争食咬斗,传染病也会因接触增长而蔓延。“咬斗”和“接触”,都是同时涉及两只虫子的事件。这类事件的总数和虫口的平方成正比例,而对虫口的变化产生负作用。这样,通过重复使用生产简单而稳定的规则,就会得出绝不平庸的______时间或空间图案。反过来说,从貌似复杂的时间、空间或时空行为,也可能反溯到原始的简单的动力学规律。混沌研究的进展,不是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混沌不是无序和紊乱。一提到有序,人们往往想到周期排列或对称形状。混沌更像是没有周期性的次序。在理想模型中,它可能包含着无穷的内在层次,层次之间存在着“自相似性”或“不尽相似”。在观察手段的分辨率不高时,只能看到某一个层次的结构。提高分辨率之后,在原来不能识别之处又会出现更小尺度上的结构。混沌也不是噪声。这里所谓噪声,不是指大街上的喧嚷,而是泛指一切来自我们所着眼的物理系统以外的微小干扰,例如地基震动、气温变化、电压涨落等等。噪声的特征在于它是真正的随机、而绝对无从预测的。在现实世界中,混沌往往披着噪声的外衣出现。在我们还未曾懂得混沌现象之前,混沌不知有多少次被认为噪声而忽略了。噪声在任何实际系统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它对混沌研究却有极重要的影响:噪声可以诱发混沌,噪声限制了我们对混沌现象的无穷内部层次的探测深度。对混沌的观察,必须满足于有限而非无穷的分辨能力。

文中______处恰当的措辞是:()

A.演变

B.演进

C.演绎

D.演化

答案

参考答案:D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1998年年底网民达210万,除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新浪网、CHINABYTE等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下个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办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司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第一自然段提到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指的是()。

A.多媒体

B.网络计算机

C.“我的报纸”

D.网上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