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在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
材料三:《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 分)
(2)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相关措施。(6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6分)
(1)①“九五”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GDP和居民收入目标都在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分)②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增长速度,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分)③“十二五规划”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同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2分)
(2)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2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民生工程倾斜是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2分)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善民生,就是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2分)
(3)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缩小收入差距,让老百姓有钱消费。(2分)②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敢花钱。(2分)④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解决放心消费问题。(2分)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2分)(注:①②为必答点,③④⑤可任答其中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1)由图表及注示可知,我国GDP和居民收入目标都在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增长速度,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十二五规划”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同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民生工程倾斜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充分说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是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因此应主要分析影响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包括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同时还要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应提高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