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2分)材料一:《人民日报》报道,地处晋西北的雁门关区域,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80%以上的山坡草地和植被严重沙化、碱化和退化,面积达1 300多万公顷。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二是超载放牧,三是草场植被遭到滥挖药材、乱伐林木与开矿等人为的严重破坏。

材料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认识到,生态建设势在必行。山西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与管护并重的原则,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雁门关生态环境保护。省人大通过《山西省林地及森林、林木管理办法》,使林木管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2)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1)两则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2)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第二,由于人们只注重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只看到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的活动,引起草场和植被严重沙化、碱化和退化,人类遭到惩罚。第三,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在这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典型的限定性材料问答题,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联系所学的相关理论;然后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按要求组织答案。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