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据上海电视台报道,酝酿已久的人工降雨终于在申城上空“悄悄”实施。一架“运一7”飞机携带了200发焰弹播散在市区外围,但由于天空中云系条件不理想,此次试验并未给上海带来大范围的“人工雨”,在奉贤地区下的雨,也不到0.1毫米。
材料二: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
(1)材料一是人们利用自然物的表现,但没有获得成功;材料二是人们改造自然并获得成功的表现。
(2)从材料一的事例来看,一种自然物能否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都是以自然物的本身属性为根本前提,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云系条件不具备时,人工降雨不可能获得成功。从材料二的成就看,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制造基因鱼和基因猪都要以鱼和猪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无论人们对自然物的利用还是改造,都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问注意限定词“不同之处”。第二问注意从哲学角度分析自然界的客观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