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更加倾听民声、亲近民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为脚踏实地、力求务实。
材料二:关注民众福祉一直是中 * * 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着眼点。此次“十一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中央高层领导深入地方密集调研,更多倾听民间声音,了解民意,因此,所制定出的规划将得到更多阶层的支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中 * * 党制定“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深入地方密集调研,更加倾听民声、亲近民生、反映民意。(9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关注民众福祉一直是中 * * 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着眼点”的理解。(6分)
(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②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调研,更多倾听民间声音,了解民意,所制定出的规划才能得到更多阶层的支持,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中 * * 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 * *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 * * 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所以,关注民众福祉一直是中 * * 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着眼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 * * 党正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第(1)问体现了这一点。第(2)问则是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进一步说明我党为什么要树立人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