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选做题Ⅰ 下面是一组有关 * * 方面的材料 材料1 1948年第3届联大通过了《世界 * * 宣言》,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 * * 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书,为国际 * * 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但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1950年, * * 委员会向第5届联大提交了第一份 * * 公约草案,由于仅注意保护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没有包括《世界 * * 宣言》的全部内容,遭到苏联等许多国家强烈反对,基于此,1954年 * * 委员会向第9届联大提交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草案》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草案》,1966年第21届联大通过这两个公约。 材料2 1968年为纪念《世界 * * 宣言》20周年,在德黑兰召开了第一次国际 * * 会议。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了《德黑兰宣言》,第一次提出了 * * 及基本自由不容分割,“若不同时事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则公民的政治权利决无实施之日.且 * * 实施方面长久进展之达成,亦有赖于健全有效之国内及国际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1997年12月16日第32届联大通过了《关于 * * 新概念的决议》,对该决议进行表决时,126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赞成,而11个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投了弃权票。 材料3 1975年7月底在赫尔辛基召开了欧安会第三阶段会议,会议结束时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把 * * 问题纳入其中,主要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77年1月卡特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地提出“ * * 外交口号”,称“ * * 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公开支持萨哈罗夫在苏联发起的 * * 运动。1978年美国国务院开始出台年度国别 * * 报告,充当“国际 * * 法官”。 1981年12月9日第36届联大通过《不容干涉和干预别国内政宣言》,1996年第51届联大上不结盟国家和中国又提出“加强 * * 领域国际合作”的决议案,大会以112票通过,所有发达国家均投了反对票。 材料4 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986年12月4日第41届联大通过了《发展权利宣言》,在表决时,多数西方国家投了弃权票,美国一家投了反对票。 材料5 在第54届联大上,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代表非洲国家的发言中说,国家主权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第56届 * * 会议于2000年4月28日在日内瓦落幕,美国第九次提出的反华 * * 提案以失败而告终。 请回答: (1)比较分析材料1、2、3、4与5,为什么国际社会对 * * 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对 * * 保护采取的措施存在较大差距 (2)结合材料1、2,国际社会当时的在 * * 领域的斗争是围绕什么而展开的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在材料3中国际 * * 领域的斗争是围绕什么而展开的卡特政府时期的“ * * 外交”主要是一个什么工具 (4)在材料4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于 * * 的问题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5)分析材料5,国际 * * 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选做题Ⅱ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分析美国外交家、思想家凯南思想的变化,并说明遏制战略是行不通的。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凯南的忠告》的文章。 今年95岁的凯南是人们熟知的美国外交家积思想家,是二战之后冷战思维的始作俑者,著名的“遏制”政策就是他提出来的。50多年前,正当盛年的凯南充满了好胜之心,提出了对异己思想和力量进行遏制的政策,成为当时西方 * * 思潮完整体系的主要陈述者。15年前,80岁的凯南则有了一种老年人世界洞明的淡泊之气,建议“我们国家看问题应谦虚一些”。今天, 95岁的凯南似乎更具一种大文化的视野,他相当尖锐地指出了美国的病根,即美国的文化自大。这位经历世纪风云、被称为“美国最睿智的老人”,在世纪末究竟向美国提出了什么忠告呢 凯南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忠告的意向,即“尽量削弱我们朝着可能成为世界领导者的方向发展的梦想和愿望”.凯南认为,“我们其实没那么强大,我们当今也存在着严重的杜会问题”,美国对世界的“最佳帮助”就是能表现出“稍稍更具想象力,勇敢地、坚决地面对那些问题”。 凯南的第二个忠告是“用别人审视我们的眼光束审视我们自己”。他引用了亨廷顿最近在《外交》杂志上发出的警告:“占世界人,2/3的国家的精英们——中国人、俄罗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穆斯林和非洲人——视我们为‘对其社会造成威胁的唯一最大外部力量’。侵犯他人、干预主义、霸权、伪善、从事‘金融帝国主义’和‘丈化殖民主义’活动。” 凯南第三个忠告是告诫美国政府“远远超然于(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之外”。凯南对比了中国和法国,说这两国都以自己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而骄傲,都希望不被别人干预。 古平:《老成谋国的忠告》,《人民日报》,1999年9月6日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 选做题Ⅰ (1)国际社会对 * * 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 * * 保护的措施存在较大差距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异所致。 (2)材料1、2当中的 * * 领域的斗争是围绕国际 * * 公约的制定并主要是围绕 * * 观所进行的。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西方对 * * 理论的垄断,赋予了 * * 以完整的概念,同时对《世界 * * 宣言》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进行细化,为日后发展中国家维护其权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3)在材料3中,国际 * * 领域的斗争主要是围绕 * * 外交和不干涉内政问题而展开的。卡特政府的“ * * 外交”主要是作为与苏联争霸的一个工具。 (4)在材料4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斗的焦点是关于发展权是否是一项 * * 的问题。 (5)国际 * * 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美国推行的以 * * 为名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的霸权主义。 选做题Ⅱ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国外交家、思想家凯南观点的变化,正说明了他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而认为应该改变美国的方针、政策。 凯南根据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美国应该放谦虚些,而放弃了遏制的主张,是因为他看到美国不可能独霸世界,而90年代更看到了多极世界的出现,更不可能实行遏制政策。 所谓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当前,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美国作为遏制对象的苏联已经解体,但是,基于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蓬勃发展,美国政治的一些决策者又想继续端起遏制战略。所不同是,当初以遏制苏联为主,当今以遏制中国为主。 遏制战略行不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应该是“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有原则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既是“竞争”者,又可以是合作者,完全可以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前提下,实行竞争共存。 ②国家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竞争方面的碰撞更是难免的,这些问题应通过对话来解决而不是用对抗和遏制来解决。 ③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今世界一支进步的力量,社会主义运动符合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所遏制不了的。 ④中国是维护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崛起和稳定的中国对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不仅无害而且是有利的。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