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

注: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驻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5%。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

材料二 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13分)

材料三 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民的市民化?(14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低于世界平均城镇化率。

(2)①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3分)②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有利于扩大就业。(3分)③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4分)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3)①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分)完善法律法规,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保障和服务;(2分)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着力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等。(2分)

②农民: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主动融人到城市中;(2分)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2分)

③企业: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分)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财政的作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点;

第(1)问: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图表题,考生首选要注意标题是2002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其次是注意表格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对比,从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低于世界平均城镇化率。

第(2)问:考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原因,原因类试题,即考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意义,考生可以从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角度分析其意义。

第(3)问:考查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民的市民化,措施类试题,考生注意分别从政府(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问答题 简答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