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20分)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周国平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摘自一次讲座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在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   ①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实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②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③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④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上的人性禀赋发展得好一些,这是你能够做主的,你把功夫下在这里就行了。至于优秀了怎么样,有没有机会让你的优秀得到展现,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最多适当留心就可以了。这样来定位,你的心态就会非常好。你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那么,这些名啊利啊,如果你得到了,当然很好,对于你是意外的收获,你比那些孜孜以求才得到的人快乐多了。如果没有得到呢,也没什么,反正你在那上面没花力气,种瓜得瓜,不种就没得,很公平嘛。

⑤其次,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在历史上,有相当一些优秀的人,比如有些创作了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作家,生前很不成功,他们的名声是死后才到来的。他们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创造的一生,和那些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谁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成功?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如果他又把外在的成功看得很重,就只能是靠庸俗的手段。最后,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素质类似的一伙人中比较吃得开呀,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你站在上面俯看他一眼,他真是个可怜虫,他的人生毫无价值,他的人生是失败的。

⑥最后,我相信,在开放社会里,一个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的,而且一旦得到,就是真正的成功,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当然,开放社会是一个前提,在封闭社会里就不行。比如改革开放前,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单位里,命运由长官意志决定,上司不喜欢你,你再优秀也白搭,怀才不遇、抱恨终身的人多了去了。今天这个时代仍有种种毛病,但是和以前比,毕竟开放得多了,优秀者获得成功的机会多得多了,这一点无人能够否认。

(选自“新浪博客”,有改动。)

小题1:⑴作者在第①段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⑵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4分)

小题2:阅读第④⑥段,说说作者认为什么是“外在的成功”?什么是“真正的成功”?(4分)

答:外在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                                                                  

小题3: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你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

(2)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素质类似的一伙人中比较吃得开呀,在那里沾沾自喜。

小题4:文章在第⑤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作用是:

                                                                      (4分)

小题5: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4%的中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因而产生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读完此文,你会怎样劝谏他们?(4分)

答案

小题1:⑴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如答成“优秀第一,成功第二”得1分);⑵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太看重成功,把它看成是第一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所以提出。

小题2:(4分)外在的成功:指在社会上能够得到他人承认,从而获得的名利;

真正的成功:指不但得到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人生价值。

小题3:4分)(1)(2分)副产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外在的成功”比作“副产品”,形象生动的阐释了在人生目标中,“外在的成功”(名利)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比不上“优秀”的价值的道理,形象生动。(从“语言的幽默”角度答,也可)

(2)(2分)所谓:不是真正的,有不承认意味。表明了这儿的当个小官,发点小财等不是本文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成功,本文所说的成功是指“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小题4:(4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具体有力的论述了“如果一个人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但他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仍然是成功的”这个观点。(2分)

小题5:(4分)(答案略,符合题意,有联系自己的体验,语言表述流畅清晰即可。

小题1:题目分析:审题后可在原文中寻找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是第一段,它既有与题目照应提出的论点,也有对此论点提出原因的解释。

点评:概括(提取)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看法,观点。先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再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寻找原句,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小题2:题目分析:读第四段可见“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读第六段可见“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提炼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题干中的提示性信息,用合适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

小题3:题目分析:整体感知这两个词,一个生动,一个准确。“副产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外在的成功”比作“副产品”,形象生动的阐释了 “外在的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所谓”指不是真正的,有不承认意味。表明了这儿的当个小官,发点小财等不是真正的成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同时也不失生动性。在分析时,不管是生动语言还是准确性的语言,都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同时要明确,这些语言的运用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小题4:题目分析:语段中的“比如”表明下面是举例论证,另外“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又是从反面进行论证,因此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它们共同证明了前面的观点句“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

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要熟记于心,同时它们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

小题5:题目分析:“你会怎样劝谏他们”是题目的具体答题要求,题干中的“他们”所具有的特点是“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因而产生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对此,我们要根据选文中的成功的标准去劝说他们,即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让他们不必太在意“外在的成功”,过分的看重名利,而应寻求自我的人格的完善,看重人生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点评:做口语交际题,一要注意有称呼,二要注意扣题干,三要注意用词和语气。针对本题来讲,主要是要运用文中的观点句,开导别人,达到劝说的目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结 局    (阿根廷)博尔赫斯

雷卡巴伦躺在小床上半睁眼睛,看到倾斜的芦苇编的天花板。另一间屋子里传来吉他的弹拨声,仿佛是拙劣透顶的迷宫,音符无休止地纠缠在一起然后又解开……他点点滴滴地 回想起现实,回想起再也不能改变的日常事物。他并不惋惜地瞅着自己大而无用的躯体和裹 在腿上的粗羊毛斗篷。窗户栏杆外面延伸着下午的平原;他睡了一觉,但天空仍旧很亮。他 伸出左臂摸索,拿到了小床脚旁的青铜铃铛。他摇了一两下;门那边仍旧传来平淡的吉他声。 弹奏的是一个黑人,一晚以歌手的身份出现,同另一个外地人比赛对歌。败下后,他仍然常 来杂货铺,仿佛在等人似的。他拨弄着吉他消磨时光,可是不再唱了;也许对歌失败使他泄 了气。街坊上已经习惯于那个不招惹是非的人。雷卡巴伦是杂货铺老板,他忘不了那次对歌 的事,因为第二天他搬动几大捆马黛茶时,身体右侧突然动弹不得,话也不会说了。我们往 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伤心;然而倒霉的雷卡巴伦却不 自怨自艾,他像以前忍受美洲的严峻和孤寂那样忍受了半身不遂的事实。他像动物一样只顾 目前,现在他瞅着天空,心想月亮的红晕预示着要下雨了。

一个带印第安人特征的小孩(也许是他的儿子)半推开门。雷卡巴伦的眼神问他有没有 主顾。小孩心领神会,打手势告诉他没有:那个黑人不算数。躺在床上的人独自待着;他用 左手抚弄着铃铛,仿佛在施什么法力。

夕阳下面的平原有点虚幻,像是梦中所见。地平线上有个黑点起伏波动,越来越大,原 来是个骑手,朝杂货铺,或者像是朝杂货铺跑来。雷卡巴伦看到帽子、深色的长斗篷、白花黑马,但是看不清骑手的脸。他终于减慢速度,让马小跑着来近。在一百六七十公尺远的地方拐了弯。雷卡巴伦看不见他了,只听到他说话的声音,他下了马,把马拴在柱子上,稳步走进杂货铺。

黑人似乎在吉他上寻找什么,没有抬眼,从容不迫地说:

“先生,我早知道你靠得住会来的。”

对方却粗声粗气地回答:

“我知道你也靠得住,黑家伙。我让你等了几天,可是我现在来了。”

静默了片刻。黑人终于说:

“我等惯了。我等了七年。”

对方不慌不忙地解释说:

“我七年多没有见到我的孩子们。那天我找到他们,我不愿意显得像是整天玩刀子的人。”

“我能理解,”黑人说,“你离开他们时,他们都好吧。”

外地人坐在柜台前,快活地笑了。他要了一杯白酒,尝了一口,没有喝光。

“我给了他们一些好的劝告,”他说,“劝告永远不会是多余的,并且不用花钱。除了 别的事情外,我对他们说,人不该互相残杀。”

黑人拨了一下吉他,然后回答:

“你做得对。这一来他们不会学我们的样了。”

“至少不会学我的样。”外地人回道。接着他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补充说:“我的命运要 我杀人,如今再一次把刀交到我手里。”

黑人似乎没有听到,自顾自说:

“秋天一到,白天越来越短了。”

“剩下的光线对我足够。”对方说着站了起来。

他在黑人面前站停,好像有点疲倦:

“让吉他安静一会,今天等着你的是另一种对歌。”

两人朝门口走去。黑人出门时喃喃说:

“这次我对歌也许和上次一样糟。”

对方认真地回道:

“上次你并不糟。问题是你急于参加第二次对歌。”

他们并排走着,离开房屋有一段距离了。平原上到处一样,月光皎洁。他们突然站住, 对瞅着,外地人解下马刺。两人都把斗篷卷在前臂上,黑人说:

“我们交手之前,我有一个要求。希望你在这次格斗中拿出所有的勇气和 * * 计,正如七年前你杀我弟弟的那次一样。”

在他们的对话中,马丁·菲耶罗也许是第一次听到了仇恨的口气。他像挨了一鞭子似 的,在血液里感到了。两人开始恶斗,锋利的刀刃闪电似的划去,在黑人脸上拉了一个口子。

傍晚有一个时刻,平原也许有话要说;它从没有说过,或许天老地荒一直在诉说而我们听不懂,或许我们听懂了,不过像音乐一样无法解释……雷卡巴伦躺在小床上看到了结局。 一次冲击,黑人后退几步,没有站稳,佯装朝对方脸上剁去,手腕一转却直刺过去,捅进对 方肚子。然后又是一下,杂货铺老板没有看清,菲耶罗没有起来。黑人一动不动,似乎守着 他痛苦的垂死挣扎。他在草地上擦净那把染血的尖刀,缓缓向房屋走来,没有回头张望。他 完成了报仇的任务,现在谁都不是了。说得更确切一些,他成了另一个人:他杀了一个人, 世界上没有他容身之地。

小题1:第一段介绍了黑人的一些情况,请联系后文,说明这样写的效果。(4分)

小题2:写菲耶罗和黑人对话,作者用了加点的三个词,表现了菲耶罗怎样的心理?(3分)

粗声粗气:          不慌不忙:          自言自语:           

小题3:文章多次提到那把“吉他”,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比较开头和结尾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其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4分)

小题5:小说最后写到“雷卡巴伦躺在小床上看到了结局”,有人说“结局”就是黑人杀死了菲耶罗,也有人说这个“结局”是雷卡巴伦想象出来的。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