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座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小题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章第⑧段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读完本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3分)

答案

小题1: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小题2:举例论证,举出了威仁改变职业、温庭筠再塑人生、史威多次改变爱好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一中心论点。

小题3: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发人深思等。(要答出两方面的作用)。

小题4:示例:我乐感强,热爱音乐,有弹钢琴的天赋,读本文后启发我开发这一点,我要抓紧业余时间,向专业教师请教,把这一爱好培养成我的专长,帮助我获取人生的另一条新路。

小题1:题目分析:文章没有题目,第一自然提出问题,第二自然段针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展开论述,文章结尾处以“由此可见”为标志,总结出中心论点“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并提取出关键语句(议论文要注意看清文章的结构,寻找文章的分论点),并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注意提取和概括一定要全面,不可遗漏。

小题2:题目分析:从“哪种”可知,写一种最主要的即可,本文很明显运用了举例论证,前半部分的三至六段,每段都有举例论证,它们共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点评: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

小题3:题目分析:从内容上看,它引用了一位哲人的话,因此,其一,它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第八段是全文的总结段,也是总结归纳中心论点的语段,因此,其二,它总结全文,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发人深思.

点评:语段的作用一般要根据语段在文中的位置而定,但不管语段在什么位置,回答时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拟答.结尾段一般会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小题4:题目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与文章内 * * 本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指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优势,并写出计划如何发展即可.如有意识的培养,抽时间去深入学习,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等都可以.

点评:不管写什么,都要做到语意明确,语句通畅,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而且要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好习惯,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8题。

世界上许多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一直认为,无意识的想法影响着人们的一生,睡梦是通往大脑的门户。同一个人交谈是了解其大脑如何运转的方式。但近年来,器官解剖和使人们能够看到正在运转的大脑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已使科学家们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理论已经过时。有些科学家甚至断言,精神分析是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欺骗行为。

从50年代开始,弗洛伊德关于睡梦来自一个人掩盖的愿望的理论首先被推翻。一些科学家发现,被称为眼睛快速跳动的睡梦阶段——大部分梦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的——是受与思维运转没有任何关系的大脑的一部分控制的。这一区域位于后颈附近的脑干上,被称为桥脑。人们认为,在睡梦期间,这一区域刺激形成睡梦影像的大脑正面区域。这一结论,使睡梦变得不大重要。然而今年初,一些人又认为弗氏是有道理的。

在英国,索尔姆斯经过对大脑不同区域受到损害的患者进行研究后认为,眼睛快速跳动阶段不总是和睡梦联系在一起的。在睡梦中,大脑的一些区域会受到刺激,产生一些无意识的动机。索氏认为,睡梦产生于这些区域,即脑前部小叶,这些区域有大量可释放兴奋剂的神经元。经试验,这个区域受过伤的患者都不能做梦。因此他认为,这一区域对睡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结论表明,睡梦可能是有含义的。他没有否认睡梦受人无意识的欲望推动的想法。

但在美国,布朗和巴尔金再次排除了弗氏的理论。他们详细地记录了大脑在睡梦时眼睛快速跳动阶段活跃的部分的活动,并对37位志愿者进行测试后证实,我们清醒时,脑皮层是活跃的,睡梦时完全不活动。

但是,我们睡觉时,工作量最大的是大脑控制情绪的区域。布朗和巴尔金认为,这表明,弗氏关于睡梦是不能满足的愿望,梦很容易被遗忘是因为有意识的思维排斥了梦的内容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记住梦的内容,是因为梦的信息没有经过处理。

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观点的一项是()。

A.一个人掩盖的愿望常常通过睡梦来实现

B.梦很容易被遗忘是因为有意识的思维排斥了梦的内容

C.梦的信息如果未经处理,这个梦就不能被记住

D.无意识的想法影响着人们的一生,睡梦是通往大脑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