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今天我们该如何学雷锋

郑连根

自1963年3月5日毛 * * 为雷锋题词以来,雷锋的形象从最初的十全十美,逐渐还原为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可谓走下了“神坛”。相应的,我觉得学雷锋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力避过去学雷锋活动中所出现的种种弊端。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是好的,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可是,毋庸讳言,我们过去学雷锋也一度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现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去那种“运动式”的学雷锋方式值得商榷,而学雷锋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的问题也让不少人“很受伤”。

学雷锋是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这说到底是道德领域的事,属于“道统”的范畴。道德是一种诉诸人们心灵的软约束,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天然地不适合用强硬乃至强悍的方式去推行。若以强制的手段对人们推行道德教化,势必会催生形式主义,同时还会让人走向道德的反面:伪善。在还没有真正升起善心但又不得不做出种种善行之时,人们最本能的选择就是以伪善之举应付了事。

学雷锋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起的,免不了会有当时的历史烙印和时代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但是,我们今天再提倡学雷锋,理应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学雷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也要有好的思路,好的方式和方法。

就现实情况而论,我认为学雷锋活动宜从两个方向用力。其一,中国人惯于“以吏为师”,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雷锋,雷锋精神才能落到实处。从2012年2月6日到2月17日,《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的名义陆续发表了六篇“换届之际话官德”的文章,这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官德的重要性,提醒各级官员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在是非抉择中筑牢政德的基石”。我觉得各级领导干部若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便是把学雷锋落到了实处。

另外,提倡领导带头学雷锋还不要放松了监督机制的建设。道德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且二者常常是相得益彰的。古今中外的诸多事实都证明,只有权力作恶的空间被硬约束极大压缩之后,官员的道德操守才会有基本保障,而普通民众的道德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其二,改变过去那种生硬的“运动式”学雷锋的模式,代之以民间广泛参与的志愿者模式。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的民间慈善力量和志愿者组织已成为一股健康清新的社会力量,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在许多领域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喝彩。可以说,他们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也一定会为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摘编自《济南日报》2012年3月5日)

小题1:结合文本,解释“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天然地不适合用强硬乃至强悍的方式去推行”的具体含义。(6分)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今天学雷锋如何才能避免“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发生。(6分)

小题3: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答案

小题1:学雷锋属于道德活动,其特点是要诉诸人们心灵的软约束,(2分)这决定了不能用强制手段施行,(2分)否则势必会催生形式主义,变成伪善之举,应付了事。(2分)

小题2:杜绝运动式和形式主义;领导干部带头,使之落到实处;加强对官德的监督机制;发展以民间广泛参与的志愿者模式。

小题3:(6分)首先由雷锋形象的变化,提出学雷锋方式也应与时俱进;然后指出过去学雷锋存在的弊端,并分析造成这种伪善之举的原因;最后,提出措施今天学雷锋要从“官员带头”和“民间志愿者”两个方面努力。(每点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本题中画线句子首先要明确“这种特点”指什么特点,然后再分析为什么“不适合用强硬乃至强悍的方式去推行”。结合上文“学雷锋是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这说到底是道德领域的事,属于‘道统’的范畴”,可知指的是学雷锋属于道德的范畴。结合下文来看“以强制的手段对人们推行道德教化,势必会催生形式主义……伪善……以伪善之举应付了事”,可归纳出强硬方式推选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考生能把这些内容条理清楚地表述出来就可以。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整理。“过去那种‘运动式’的学雷锋方式值得商榷,而学雷锋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的问题也让不少人‘很受伤’”可总结出第一点;“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雷锋,雷锋精神才能落到实处”,可总结出第二点;“提倡领导带头学雷锋还不要放松了监督机制的建设”,可总结出第三点;“改变过去那种……学雷锋的模式,代之以民间广泛参与的志愿者模式”,可总结出第四点。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成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学雷锋方式也应与时俱进;第二到第三段,指出过去学雷锋存在的弊端及造成这种伪善的原因;第四段到文章结束,改进的办法。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