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0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人为本是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 *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正确性。(6分)

材料二 2010-2013年我国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变化表

注:2008-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1.58%,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9. 3%。

(2)对于我国财政状况的变化,有评论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是符合规律的经济现象。当前,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请结合图表(含注),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2分)②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4分)(如果从通过改革解决基本矛盾的角度回答,可酌情给1—2分,但该要点总分不超过4分)

(2)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有其必然性。(2分)②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形势下,要保证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需要政府厉行节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正确性。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设问中“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答题范畴要尤为注意。学生从材料中“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等语句,可以分析出答题的思路。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因此,学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角度展开说明。

(2)本题以图表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表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不难看出在GDP增速放缓的条件下,财政收入增速也出现下滑,据此可以想到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影响;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政府要保证民生方面支出的增长,就必须调整财政分配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