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全心全意的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回答下列提问:

(1)写出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1分)

(2)写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的时间、地点和名称。(3分)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4)写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的活动。(1分)

答案

(1)兴中会(1分)

(2)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3分)

(3)三民主义(1分)

(4)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要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本题考查的是同盟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 * *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判断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

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