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09玉林、防城港)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就法国某公司拍卖我国两件重要文物兔首和鼠首(见右图),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追讨这两件文物。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铜绿的组成

【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绿受热易分解。

【设计与实验】

(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                 元素。

(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人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                元素。

【实验结论】 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

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

【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与假设】  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设计与实验】 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

【评价与改进】 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                                  

【拓展与应用】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

1.(1)碳、氧或C、O  (2)铜或Cu

2.【查阅资料】Cu2(OH)2CO3 2CuO +H2O + CO2 ↑ 【猜想与假设】 水、二氧化碳或H2O、CO2

【设计与实验】 D   【评价与改进】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或如右图所示。【拓展与应用】不全面(1分)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无法比较。(或条件不同,无法比较)(1分)

分析:(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铜绿中的组成元素.

(II)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铜生锈的条件;比较铜制品生锈的难易要注意所处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I)(1)将干燥铜绿加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铜绿中含有 碳、氧 元素.

(2)铜绿加热完毕,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硫酸铜,因此铜绿中含有 铜元素.

(II)

【查阅资料】铜绿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由黑色粉末可知是氧化铜,其余两种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剩余两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猜想与假设】铜绿的组成中含有氧、碳、氢元素,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因此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故填:水、二氧化碳.

【设计与实验】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D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因为D试管中的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填:D.

【评价与改进】上图知实验缺少了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所以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

【拓展与应用】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铜生锈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青铜比纯铜易锈蚀的程度.该说法不全面  

故答案为:

(1)碳、氧或C、O  

(2)铜或Cu

(II)Cu2(OH)2CO32CuO+H2O+CO2

水、二氧化碳或H2O、CO2  D

【评价与改进】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或图示)

【拓展与应用】不全面  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无法比较.(或条件不同,无法比较)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