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21分)材料一:根据广东省的统计,2005年广东全省民工短缺超过百万。以往的用工大市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市都面临5万至20万不等的用工缺口。涌动多年的珠三角“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地区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劳工紧缺情况。

材料二:根据调查,许多企业,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最为迫切的制衣、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小企业,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率过低,缺乏承受提高工资待遇的能力。但持续的劳动力短缺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设法压缩固定支出,以节约成本。此外,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产生“民工荒”的原因。(8分)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民工荒”的问题?(5分)

答案

(1)①“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体现了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②其他地区也存在劳务工紧缺的情况,体现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原理。③一些企业采取了相应对策,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不同企业采取的措施不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⑤“民工荒”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和现象,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给8分)

(2)①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民工需求量大。②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条件差,侵犯劳工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③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④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返乡民工增多。⑤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给8分。如答出价值规律的作用等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①企业经营者要更新观念,善待民工,讲求诚信。②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有能力提高民工工资。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从政策上积极引导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④开展省区间的劳务合作,建立区域间的劳动力供求、收集发布机制,实现共赢。(5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给5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大问题,始终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民工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又是发展和变化的。对“民工荒”的出现,可从背景材料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中找到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然,要求对时政要有充分的了解。

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