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
2008年0.932321.3901.6
2009年0.902214.4847.7
2010年0.812185.1829.1
2011年0.742217.91278.8
2012年0.71————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答案

(1)图一反映出2008-2012年我国节能环保支出值逐年递增,增长率总体上保持较高水平,均超过GDP平均增速。 表一反映出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不断下降,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废气排放量2008-2010年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有所上升。

(2)意义: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节能环保的财政支出,促使更多社会资源流入该行业,推动节能环保工作的发展。国家财政作为经济手段可以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节能环保支出的增加,对经济活动参与者有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共同做好节能环保工作。

建议: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对环保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规则,完善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维护公共利益。

(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建国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征服自然”等理念;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认识具有无限性,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成为全社会的价值目标。

题目分析:

(1)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归纳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图表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反映的全面信息。解答本题既要看到我国在节能环保支出方面的稳定增长,又要看到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2)本题第一问限定的具体答题范围是“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通过设问“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可以想到应该用“财政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在财政的三个作用中“调节资源配置”及“通过经济利益杠杆调节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本问的关系最为密切,应作为重点角度去结合材料组织答案。本题第二问限定的具体答题范围是“市场配置资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这一角度主要包括: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点;其次,就是将选定的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去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了。

(3)本题限定的答题角度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我们抓住设问中的“萌芽认识”、“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认知过程”等关键性的词语,要将它们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一答题角度有机结合起来,并结合材料所述的内容来组织本题的答案。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