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的结论。

②集气瓶B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A处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答案

(1)①4P+5O22P2O5;21%  ②火星四溅;3Fe+2O2Fe3O4

③喷湿的部分由紫变红 (2)①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Fe2O3+3CO 2Fe+3CO2

②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剩余的CO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题目分析: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和二氧化碳的原理,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可能一氧化碳过多,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

(1)①该反应中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大约为其体积的(或21%)。

②铁能与纯氧气剧烈反应,燃烧,火星四溅,释放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故答案为:火星四溅;3Fe+2O2Fe3O4

③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变红,故答案为:喷湿的部分由紫变红。

(2)①A处氧化铁被还原为铁,因此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成黑色;高炉炼铁的原理:Fe2O3+3CO 2Fe+3CO2

②C处酒精灯点燃着,燃烧一氧化碳,所以酒精灯作用为: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剩余的CO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解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间情分

张曼娟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地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 * * 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平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往往的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的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本文一共讲述了几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澎湖的小岛上,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话,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