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对牲口炭疽病进行研究.将实验用绵羊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体注射;乙组没有注射.结果两组均未发病.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的病原体,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绵羊均正常生活,乙组则全部死亡.

(1)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弱毒性的病原体,进入体内作为______起作用;

(2)甲组绵羊第二次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______免疫,该组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的化学成分是______;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

(1)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即抗体.

(2)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侵入后,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即抗体,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3)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病毒,甲组注射了脱毒病毒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为对照组.

故答案为:(1)抗原;

(2)特异性免疫;蛋白质;

(3)对照.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