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 * *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文学能够繁荣文化,它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丰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学文化等。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正如习 * * 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 * * 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因此,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④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⑤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选自2013年3月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分析文学能助力“中国梦”的原因。(3分)

小题3:阅读选文,指出文学助力“中国梦”的途径。(3分)

答案

小题1: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小题2:文学能够繁荣文化,提升国民的素养,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共3分。每要点1分)

小题3: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共3分。每要点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题目、开头段落、结尾段落,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中心论点,同时文章第一段“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也是中心论点。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要熟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文学能够繁荣文化”“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文学能够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小题3:

题目分析:分析全文的结构可知,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讲了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第三至六自然段阐述了文学如何助推中国梦,解答时,抓住三到六段的语句“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回答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天地。

父亲的难题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上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喽?”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中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而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每处不能超过8个字)

3.你认为保罗的理解对吗?如果你是保罗的父亲或老师,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