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5分)

别让心灵的天空笼上“霾”

李良旭

有一次,儿子下班回到家,脸色阴沉着。看到儿子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关切地询问儿子遇到了什么事,怎么好像不开心?

儿子听了,向我说起他一个同事最近买了一套大房子和一辆小汽车,显得十分气愤。说着说着,还说到一个亲戚,说那个亲戚种种不是,好像那亲戚阻碍了他的生活,让他活得喘不过气来。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听罢儿子的发泄,我轻轻地说了句,你不应该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霾”,这样下去,会影响到你的人生的。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根本交汇不起来,何必让他成为自己的“霾”?

儿子一下子没有听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问道,什么“霾”?

我严肃地说道,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那些悬浮在空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我们看不见周围景致,这种霾,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害。在生活中,也有一种“霾”,这种“霾”其实并不存在,可是由于自己心胸狭窄,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霾”,长期下去,必定影响自己心态和情绪,人为地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心灵伤害。

听了我的一番话,儿子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仿佛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思考中……

过了好几天之后,一次,吃罢晚饭,儿子坐到我身边,一脸认真对我说道,爸爸,您上次讲的那句话,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着,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我不应该让别人成了我自己的“霾,”别人有别人的生活,可有时,我却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了种种不是,觉得他们应该像我想象的那样去做,其实,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儿子说罢,脸上绽出真诚的笑容。那笑容,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和清澈。

看到儿子渐渐消除了萦绕在自己身边的“霾”,我伸出手,搂住儿子的肩膀,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能有这种醒悟和认识,我感到很高兴,这是你人生的一种成长和进步。人生中,有的人之所以感到活得很累、很压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看不得别人的好,内心产生了严重的羡慕嫉妒恨的心理。这样使得自己心灵的天空笼上了“霾”,压得自己透不过起来。

儿子静静地听着,忽然,他也伸出一只手,紧紧地搂住我的肩膀,眼睛里闪烁着一丝晶莹,他激动地说道,谢谢爸爸,您说的太好啦,简直说到我心里去啦!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谁也不可替代。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俩的手互相搂住彼此的肩膀,那一刻,我感到周遭萦绕着一脉浓浓的化不开的温馨和甜蜜,在缠绵着,涟漪着……

(选自《好家长》2013年第4期)

小题1:通读全文,理清文中“儿子”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激动感谢

小题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阅读第六段,展开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听了我的一番话,儿子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仿佛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思考中。他在心里想道:“                                                                    ”

(2)第八段“儿子说罢,脸上绽出真诚的笑容”,运用神态描写,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2分)

小题4:文章以“别让心灵的天空笼上‘霾’” 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5:本文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写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的故事。请比较这两篇文章在选材、立意、写法这三方面的不同点。(3分)

答案

小题1:(3分)气愤郁闷;疑惑不解;释然醒悟。(每点1分)

小题2:(5分)

(1)(2分)示例:哎,我还是不明白父亲这番话的用意。(“不解”1分)难道是我心胸狭窄,自己的心态不好?(“反思自省”1分)(想象合理,语句通顺,意对即可。)

(2)(3分)传神刻画出儿子当时懂得深刻人生感悟的兴奋喜悦的心情,从而写出我对儿子的赞赏与欣慰。

小题3:(2分)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全文。(1分)

内容上:深化主旨,写出父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我的教育让儿子领悟到了为人处世之道内心的欣慰之情,并告诉读者“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的人生感悟。(1分)(意对即可)

小题4:(2分)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运用一语双关(比喻),形象告诉人们“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不要羡慕嫉妒别人的好”这一人生感悟。(1分)

小题5:(3分)示例:

选材不同:本文选择的是“儿子在生活中自我感悟去克服心理障碍”的材料;而《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择的是“我勇敢地面对困难在父亲指引下走下悬崖”的材料(1分)

写法不同:叙述角度不同:本文是从父亲角度叙述事情,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从儿子角度叙述事情。(1分)

立意不同:本文表现的主题中心是“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嫉妒别人”;而《走一步,再走一步》表现的中心是将生活中的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去独立面对解决。(1分)(其它答案合理就行。)

小题1:

题目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小题3:

题目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收束全文等作用。这里内容上:深化主旨,写出父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我的教育让儿子领悟到了为人处世之道内心的欣慰之情,并告诉读者“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的人生感悟。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小题4:

题目分析: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这里标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还点明了中心。

小题5:

题目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体会选文在选材、立意、写法的特点,联系《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进行比较,将不同之处进行表述,合理表达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20分)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小题1: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小题2: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5分)

                                                                                                                                

                                                                                                                                                            

小题3:请分别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表达效果。(6分)

(1)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3分)

                                                                                                                             

                                                                            

(2)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3分)

                                                                                                                             

                                                                            

小题4: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