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答案

(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

(2)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举例(略)

(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1)问是考查政府如何应对粮食危机,控制粮食价格。既然是考查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发挥的是宏观调控职能。那么其答案中政策措施则应以宏观性的政策措施为主,可围绕宏观调控的三个基本手段,从三个方面考虑相应措施。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受供求关系影响。控制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就要从粮食市场的供求两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这样,考生可以控制粮食市场需求的角度和增加粮食产量和供给的角度,答出国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第(2)问对于考生而言也是比较不好回答的试题,这种试题的难度在于,给出的是经济现象,而要求运用政治常识回答。考生在回答时容易出现只从政治常识层面套用政治理论而不结合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或者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忽视了政治常识观点的运用。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政府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政治学角度,一般可能涉及到主要是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是注意抓住宏观调控这个大方向,二是要注意结合不同领域,依据教材给出不同答案。这个设问中,考生首先要给出政治常识观点,即国家发挥经济职能,然后给出国家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手段和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的。试题设问给出的具体内容是政府在粮食增产方面所起的作用。粮食问题属于农业领域问题,那么考生可结合教材中,国家如何发展农业(尤其是两高一优农业)的措施来回答。政府在粮食供应增产方面的作用,从试题的立意来看,肯定是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部分答案可从材料中提炼些。最后的举例,考生从第(1)问的措施里面概括一些即可。

第(3)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回答。要注意提炼材料的基本观点,材料一主要是阐述粮价上涨引发粮食危机,出现了民众骚乱和抢购风潮,引发社会问题。材料二主要是阐述我国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重视,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产。

综合分析材料的立意来看,材料意在说明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粮食生产,避免了粮食危机出现,保证了广大民众生活上的食品供应,进而避免了抗议和骚乱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 * * 巩固。可以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是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维护广大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角度进行回答。二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抓好粮食生产对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指出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