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1日上午,泉州市府文庙举办新学年拜孔子活动,包括成年礼和拜师礼,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倡导尊师重教风尚。活动结束后,某校高二(3)班学生以“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为主题,展开一场辩论。
![]() | |||
![]() | |||
如果你是评委,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双方观点进行点评并举例说明。
(1)面对传统文化,不能绝对地说它是包袱,也不能绝对地说它是财富,而需要辨证地看待其影响和作用。(2分)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成为财富。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2分)
(3)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就不是财富,反而成为包袱。例如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2分)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注:未举例说明最多只能得4 分)
此题考查比较新颖,以辨析的形式来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阅读材料,正反方的观点各有片面性,注意题目设问的限制性“双方观点进行点评”,应该结合教材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进行辩证分析,注意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态度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