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数据表明,政府、企业、居民是国民收入三大分配主体,改革开放初期,这三大主体所占比例是    24:20:56,而目前的分配比例是33:30:37。有统计显示,占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的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约55%;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入是其他行业的10倍。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很难。

材料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材料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很好地发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动员和团结亿万人民群众,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全国政协讨论修改,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组织全国人民贯彻实施。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央把民生问题看得很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要坚持中 * * 党的领导,又要发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③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⑤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⑥利用财政与税收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②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中 * *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最高行为准则。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看重民生问题是政府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①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因此,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由党提出。②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全国人大审议,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③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方案由政府起草,并组织实施。④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高等教育》一文,回答1-5题。

高等教育

司玉笙

  ⑴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⑵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⑶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⑷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

  ⑸ 在露天仓垛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未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⑹ 强就当了经理。

  ⑺ 公司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⑻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强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⑼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⑽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呀,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⑾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⑿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⒀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⒁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⒂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⒃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⒄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⒅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⒆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第⑸节中,老板让强管理一个公司,他认为“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请写出“那种东西”所指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⑺节中,本家哥所说的“良心”与强所说的“良心”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写出两人所说的“良心”各自的具体含义。

①本家哥所说的“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所说的“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例说明小说主人公强身上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至少答出3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小说内容,具体说说小说标题“高等教育”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时代的落榜青年落榜不落志,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旧时代的孔乙己如果看到了一定会大发感慨的,想想看,他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