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数据表明,政府、企业、居民是国民收入三大分配主体,改革开放初期,这三大主体所占比例是 24:20:56,而目前的分配比例是33:30:37。有统计显示,占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的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约55%;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入是其他行业的10倍。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很难。
材料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材料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很好地发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动员和团结亿万人民群众,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全国政协讨论修改,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组织全国人民贯彻实施。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央把民生问题看得很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要坚持中 * * 党的领导,又要发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③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⑤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⑥利用财政与税收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②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中 * *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最高行为准则。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看重民生问题是政府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①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因此,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由党提出。②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全国人大审议,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③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方案由政府起草,并组织实施。④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