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出现了冰川萎缩,海平面上升,台风飓风频繁登陆,动植物死亡率增加,人们生活受到威胁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在其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气候变化将对我国的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材料二:针对大气变暖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07年底,全球气候大会通过了旨在不断减少温室效应、改善全球气候的“巴厘岛路线图”。对此,我国表示将本着“承担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
材料三: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环保工作。2007年11月,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一指导“十一五”环保工作的行动纲领。08年2月,国务院已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全面普查工作。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撤销环保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以进一步坚强环保工作。
(1)从经济和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重视环保的依据是什么?
(2)简述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4)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的加速主要归咎于人类的活动。据此某班学生对所在地的企业的大气环保工作进行了调查,并且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准备就促进该地企业搞好环保工作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1)A.从政治生活看,是政府原则、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B.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
C.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要求。
D.从经济生活看,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目标的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
(2)a.材料一中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萎缩,海平面上升,台风飓风频繁登陆,动植物死亡率增加,影响人们生活受影响。气候变化会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这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2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b.材料二中气候大会通过“路线图”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分)
c. 材料二中我国政府的表示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的要求。
d. 材料三中我国政府重视环保的一系列做法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3)a.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有其客观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照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人就要受到惩罚,故人类应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之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3分)(若回答“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也可得2分。) 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又要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
4)a.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b.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公民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c.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行政执法力度;d.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单纯追求GDP的做法,做到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等。
指导:对环保问题要认真从哲学等角度复习。又如太湖水的例子给政府、给企业、给民众的启示。
(1)注意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
(2)原理结合材料
(3)从规律、矛盾、联系等角度分析均可
(4)要联系所学知识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