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9岁半的林浩是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班长,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小英雄”。被埋废墟下,他组织同学们唱国歌以战胜恐怖。“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材料二:一位母亲带四岁的女儿到朋友家做客,女儿在端茶喝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母亲很快用手帕擦去泼在桌子上的茶水,然后对女儿说:“你把打破的碎片捡起来,然后再向阿姨道歉。”

(1)结合材料一,“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母亲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身份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2)母亲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3)①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②我做事我负责。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③做错事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多选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