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32分)
|

材料二
|
材料四 三国魏初年,仓桑任敦煌太守,“旧大浅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制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五 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请回答:
(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用牛犁耕逐渐推广;手工业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9分)
(2)两者联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3分)
(3)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6分)。
(4)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6分)
(5)农具和农用动力的革新;统治者的政策或改革;社会环境;广大人民的劳动;前朝农业的奠基等。(任意4点得8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