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2)“驼峰航线”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但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与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回答:

中关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

答案

(1)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是战争朝胜利转化的内因,包括“驼峰航线”的开辟等在内的国际支持,是促使战局尽快实现转化的外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威廉·凯宁强调战争物资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改善了中国抗日武装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

(2)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在中美关系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

(注:如考生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如考生只是简单答出我国外交政策的五条基本内容,可以酌情给分

本题政治部分结合抗日战争历史资料,以中美关系等角度为切入点。第(1)小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也是一个政治与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回答必须限定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范围内,既要指出威廉·凯宁的观点合理之处,又要说明其片面之处,不能简单给予肯定或者否定。回答第(2)小题时,首先要从材料中概括出中美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观点,然后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知识点,提出处理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的方法和思路,注意从多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