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

注: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

材料二:

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

年均增长速度标准差
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的增长速度

19.8%11.7%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的增长速度

13.4%7.3%
注: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  行动也许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是没有行动就绝没有快乐。——本·迪斯累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

(1)材料一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什么特征?

(2)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二、三和材料一具有什么联系?

(3)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请问: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答案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波动幅度大大降低,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依然有比较明显的波动。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以前更高,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2)利用材料二可以看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不断波动,使得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发生波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说明前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利用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的高积累、高投入。

(3)在积累率不可能再提高的情形下,要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就必须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本题以我国的重要经济现象为背景,旨在考查对重大社会现象进行认知、分析、评价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图表题,一要对其中的数字从年份上进行纵比或横比;二要关注图表下面的小注。第(1)问完成语言转换,通过对图及其小注的分析,可从成绩和问题两方面总结。第(2)问虽然不让回答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但是也必须具体分析、比较其中的数字(包括小注),然后再分别与材料一的经济现象进行比较,找出规律,弄清联系。第(3)问,在对材料三与材料一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采取应对措施。可以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劳动力等角度回答。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