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答案

(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似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私田.

(2)屯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收获物充作军粮,即为国家所用.

(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本题以土地所有制为中心,考查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要求概括材料内容,注意概括的全面性和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判断屯田制土地国有制的实质;第(3)问分析影响是要注意从两方面,除了材料中涉及的消极影响外,还要考虑到私有制确立的积极意义.

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