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 是我国1月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大致也是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东段大体经过______(山脉)和______(河流).

(2)B线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该线东南方受______风影响显著.

(3)C线东南一侧为______(内流或外流)区,河流纵多,水量丰富.C线西北侧河流较少;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位于C线______(东南或西北)侧.

(4)下表可能是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______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其气候类

为______气候.

     月份

项目

1月2月3月4月月5月6月7月8月910月11月12月
气温(℃)5.57.512.117.020.923.725.625.121.216.811.97.3
降水量(毫米)5.910.921.950.788.611123523411846.418.45.8

答案

认真读图可知,A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大致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东段大体经过秦岭和淮河.B线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该线东南方受夏季风影响显著.C线东南一侧为外流区,河流纵多,水量丰富.C线西北侧河流较少;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位于C线西北侧.读④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表可知,其气候类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0;800;秦岭;淮河;(2)夏季;(3)外流;塔里木河;西北;(4)④;亚热带季风.

综合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 * * 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 * * 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在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科技等方面思考)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4分)

(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 * * 和邓 * * 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10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