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于导致人类这种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实际上,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人类在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古人,从体格的形态结构上来看,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在地质时代上,古人比新人为早,生存的时代可能是在更新世晚期之际,距今大约十多万年以前;文化比新人为原始,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由于最早的古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中发现的,在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类型。

       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出。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多改进,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作简陋的衣服。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古人发明衣服和取火,是在人类发展史中继猿人创造石器之后的两件大事。因为,像我国关于远古的传说那样,“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就会扩大食物的范围;同时能制作衣服和随时随地能取火御寒,就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由于劳动协作的需要,在古人阶段末期,应已具有形成原始社会的基本条件。由蒙昧的群居到社会组织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飞跃。

1.第一段文字“特殊生物”中的“特殊”指的是什么?

                                                                                                                                                           

2.第三段从哪三个方面把古人和新人作比较?

                                                                                                                                                           

3.第四段主要使用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4.找出三个体现本文说明语言准确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5.古人为什么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3分)

                                                                                                                                                             

答案

1.能改造和征服自然

2.体格的形态结构、地质时代、文化

3.作比较           说明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4.“略”,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特殊 都 飞跃 可能 大约 最 更 较大 简陋……结合文章内容,说清楚所选的这个词语使用得准确即可。

5.钻燧取火扩大了食物的范围,同时能制作衣服和随时随地能取火御寒,就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 * * ,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 * * 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 * * ,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注】①万户:一万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不和

B.乃多布以援下人县:悬挂

C.齐兵待之勒:部署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救助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 * * 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小题3: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3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