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森林医生——啄木鸟

                   一个医生嘴巴尖,

                   天天出诊到林间;

                   敲敲听听多仔细,

                   要动手术把头点。

  上面这个谜语猜一种动物,谜底是啄木鸟。可是起初我不但猜不中,而且人家揭了谜底后,我还不懂为什么把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后来我随一支森林科学考察队去林区调查研究,通过一位生物学家对啄木鸟的介绍,和我自己对它的观察,我才真正认识到,“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

  啄木鸟每天都起得很早,起身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树木“检查身体”。它用嘴将一棵棵树从根到梢笃笃地轻轻敲打一通,听听有没有空声。经验告诉它,敲打时如发出空声,树干里面一定有虫,就立刻“动手术”。它的嘴长而直,末端尖锐,不但能啄破树皮和腐败的树干,而且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它的舌骨很发达,包围着头骨,舌骨起着特殊的弹簧作用,能使细长的舌条伸缩自如;舌面富含黏液,能把树中昆虫的幼虫和虫卵粘住;舌端生有向后倒长的小钩,能钩取树中较大的昆虫。它的鼻孔上覆盖着保护性的刚毛,可以防止碎木屑飞入鼻孔。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工作时总是围绕着树干作螺旋式地向上攀登,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啄木鸟就凭着这套完备的“医疗器材”和独特的“医术”,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树木健康地成长。

  由于长期过着树栖生活,啄木鸟的翼变得既短又钝,不适于快飞和远翔,只能在林间通道或林中旷地作短距离滑翔,但是它的足趾却特别强劲有力,趾的排列也不像一般鸟类那样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而变成二趾向前,二趾向后,而且具有锐利的钩爪因此即使攀缘在笔直的树干上也不会滑落下来。此外,它的尾羽强韧坚直,羽轴特别粗硬,有弹性.可以当做支柱顶住身体,与两条岔开的腿形成一个“三足鼎立”之势,增加了悬立时的稳固性。

1、开头引用谜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啄木鸟工作时的操作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这种操作路线是科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怎样进行比较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节选的文字看,并不足以说明“'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如果让你续写下文,你认为还应该写进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增强可读性。

2、①围绕着树干作螺旋式地向上攀登。②因为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

3、文章将啄木鸟足趾的排列与一般鸟类进行比较,从生理特征上更清楚地说明了啄木鸟的足趾强劲有力,适合攀援。

4、如:啄木鸟捕食森林害虫的相关数据等。

(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

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2]泉:钱。

[3]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百金赢:背着。

B.岁又大凶:谷物不收,年成坏

C.禄养既不逮:及

D.在体适:舒适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母子得半饱今其智反不能及

B.恐开口假贷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以今日过望则乐慎勿妇死

D.左宜右有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

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译:                                                              

②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译:                                                              

③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