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 * * 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7分)

(2)材料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2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各政策实施的影响。(12分)

答案

(1)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政策的不稳定。(7分)

(2)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分)

(3)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农业合作化:极大支持了工业化建设;在农村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分)

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破坏了农村社会生产力。(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4分)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