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研究生彭旸,4年前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选择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不久前,她从乌蒙山区发来一封题为《谁来接过我手中的教鞭?》的信件,从杭州开始,一直传到上海、北京、香港、美国……由此展开一场播种希望、传递爱心的接力赛。1981年出生的彭旸,是贵州财经学院的教师。4年前,她毅然放弃出国攻读法学博士的机会,一边工作,一边在贵州贫困山区小学支教。在彭旸的感召下,100多名大学生和年轻人加入支教队伍,这些在父母眼中尚且娇气未脱的“孩子”,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了智慧的星火和知识的种子,同时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礼。
结合背景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彭旸等100多名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帮他们做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支教服务活动过程中,有同学抱怨参与这样的活动,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发展。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做好这些同学的思想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种不求索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得到政府、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
(2)如积极向群众宣传他们对社会自觉承担责任的理念等。
(3)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回报他人和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