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 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10分)
(1)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6分)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分)
(2)国家政局动荡;水利建设的停滞;水运交通业的衰败;宋、金、元在此不断争战的破坏;黄河决口泛滥;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的影响。(学生只要答出5点即可,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