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都要举办“3·15”专题晚会,歌颂、表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并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曝光”。国家专门成立了“打假办公室”,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

材料二:据调查,全国城市近1/4的家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过损害。在受过损害的消费者中,主动寻求解决的仅为22.35%,而近70%的消费者自认倒霉。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

(2)当前我国有哪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其性质有何不同?

(3)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答案

(1)材料一表明我国以强大的舆论掀起了全社会关心商品和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热潮,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材料二表明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还很普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运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是依据法律、法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机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惩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司法机构;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咨询、服务性社会团体;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台、广播、报刊等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舆论监督工具。

(3)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协商不成,应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还可以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如仍争议不下,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题属于材料型分析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第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第二,消费者应明确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第三,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机构及其性质和职权。第四,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