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0年教师节前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汪来九,安徽省黟县宏潭乡毛田小学(教学点)教师,也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名单之列。“我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我爱大山,爱老师这个职业,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只要毛田的教学点不撤,我就一直干下去!”汪来九老师这样告诉采访他的记者。为了他至爱的家乡,为了他至爱的教育事业,他在大山里默默无闻地一干就是30多年。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同志在北京逝世,“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是创新。我今年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这是这位智慧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1)汪来九老师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承担了什么责任,这集中表现在_______?

(2)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活动体现国家把教育摆在什么地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学森的“最后遗言”和“钱学森之问”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当前的中国教育要破解“钱学森之问”可以朝哪些方面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对社会的责任;集中表现在无私奉献的精神。

(2)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②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 * * 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不够,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只要答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即可)

(4)“略”(言之有理即可)

写句子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