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甲、乙两地出产同种西瓜,但其品质却存在差异。经调查,在西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只是温度条件明显不同,具体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回答:

平均温度(℃)甲地乙地
白天33℃33℃
夜间12℃22℃
(1)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推测     地产的西瓜更甜、品质更好;原因是该地昼夜温差     ,植物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到了夜间通过呼吸分解消耗的相对较       

(2)西瓜的细胞中,进行呼吸、分解消耗有机物的结构是       ;试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西瓜分解消耗有机物的生理活动:                     

答案

(1)甲地  大  少 (2)线粒体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解:(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既是同一种西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西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甲地的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甲地的西瓜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地的甜瓜多,含糖量就高,吃起来就甜.

(2)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为:(1).甲地; 大;   少

(2).线粒体;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点评:造成两地的西瓜的甜度不同的原因是两地夜间的温度不同:甲地夜间温度低,消耗有机物少,乙地夜间温度高,消耗的有机物多.

综合题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普鲁士的带动下,全德兴起了私人和国家联合建设铁路的热潮,对煤炭、铁轨、机车、车厢等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创办企业的热潮。当时,人们开发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新铁路、向股份制公司投资,几十家新式银行陆续开业,社会游资被大量集中起来投入生产,同时,英、法、荷等外国资本源源不断进入莱茵区……工业革命迅猛前进。

——《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行借款兴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卢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

张之洞从1889年起,以武汉为中心,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 在湖北新建了卢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由于诸多的因素,川汉铁路修建激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被迫调集湖北地区的新军前往 * * 。

材料三 新中国铁路大事记

(1)据材料一归纳德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发展对近代德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铁路发展的特点。(7分)有学者称“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6分)

(3)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西部地区首次开通铁路”“第二五年计划期内,铁路建设以中国北部为主”。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4)据“新中国铁路大事记”,概括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