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 )不属于离岸价。

A.货物进口的货价

B.货物的出厂价

C.国内运费

D.国内出口商的经销费用

答案

参考答案:A

问答题

某监理公司承接了一高层写字楼施工阶段的监理任务,在监理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开工前,建设单位将施工图纸发给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织了其他单位等对图纸进行了会审,提出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后交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了设计交底,设计交底中设计单位对设计意图进行了说明,并对图纸会审中的问题进行了口头解释。
事件2:施工人员及机具已经进场,道路及水、电、通讯等已满足开工要求,但施工许可证尚未办妥,征地拆迁工作尚未完成,建没单位要求开工,因为拆迁工作的进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但监理单位认为尚不具备开工条件,拒绝在施工单位的开工申请报告上签字。
事件3:施工过程中,因为雨季将到,为了抢进度,在钢筋绑扎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拿着报验资料亲自到监理部办公室找到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检查了报验资料后,在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陪同下,对现场随机进行了抽查,发现部分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人员立即进行了纠正,纠正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报验单上签了字。
事件4: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巡视时发现焊接的工人中有两人面生,要求其出示焊工证,他们来能出示证件,工长说,因为焊接工作量大,有证人员不足,这两人过去焊过,就让他们临时来焊接,专业监理工程师责令工长将此二人赶出焊接现场,但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工地回到基础施工现场,发现此二人仍在焊接施工,问到此二人为什么又在焊接施工,他们说,项目经理看你走了,又让我们回来了。
事件5: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焊接接头进行了抽样检验,在抽样时,对按规定施工单位应抽取的样品全部进行了见证取样,抽样的人员是现场施工人员,见证人员则是专业监理工程师,抽取的样品由专职质检员送往施工单位试验室进行试验。

阅读理解与欣赏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注1]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注2]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注1] 啖:吃,引申为引诱。

[注2]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B.初除谏官,未拜命除:授予官职

C.在职累岁累:劳累。

D.则执简却立却:后退。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光教之以诚                   (3) 吾欲为元佑全人

(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小题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5分)

译文:  

(2)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