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9年,改革开发以来中央中央共发布了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十一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这个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5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乃至前进中的每一次失误,都无不印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谛。
(2)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分)
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一直贯穿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保增长”。
(3)针对材料中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1)①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1分)②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③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分)④中央发布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⑤“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2分)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2分)③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分)
(3)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因人而改变。(2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人们不能随便去改变条件而改变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目标认识的深化过程,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分)所以,笼统地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