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城镇居民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13786 |
农村居民 | 2476 | 2622 | 2936 | 3255 | 4140 |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简要说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意义?
(3)在你看来,还有哪些措施能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合,促进材料一中问题的解决?
(1)材料一说明2003—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镇收入增长速度比农村快,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材料二说明中 * * 党着力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能够增加低收入者的基本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
(3)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从而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本题通过图表资料和文字材料考查收入分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习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时,一定要注意对相关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全面比较。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术语明确表达即可。第(2)问需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社会公平角度分析。第(3)问实质上是考查如何实现生活公平,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