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
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
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
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
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
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
生了怎样的新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6分)
(1)方 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分)
特 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④容易破产,具脆弱性(6分,每点2分,3
点即可)
变 化: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分)
(2)相 似: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农村市场发展,如草市,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大茶园和产棉区的出现。
④农村经济结构日益调整,如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商业发展等。
(6分,每点2分,3点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主要考查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依据材料信息回答,材料详
细地说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