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随着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目标的提出,农村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2009年某城市消费对比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人均生活支出11551.30元3455.75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52亿元

(占88.77%)

59.37亿元

(占11.23%)

注:某市农村居民占人口总数的53%。

表二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确保广大农民分享改革成果
农村义

务教育

约1.4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780万贫困家庭寄宿生得到补贴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

参合农民达到8.14亿,截至2009年8月底累计12.9亿人次受益,补偿资金1020亿元
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4284万农民纳入低保范围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为了完成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把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总之要着眼全局抓“三农”,抓好“三农”促全局。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经济问题?(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9分)

(3)材料二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中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6分)

答案

(1)表1反映出农民的人均生活支出低于城市居民,从消费品总额来说,占全市总人口53%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市11.23%的商品。(1分)这说明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同时也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1分)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书本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3分)②财政可以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出比重,改善消费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减轻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3分)③财政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3分)

(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就体现了这一点;(4分)②人民群众是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它的体现;(4分)③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要求我们要重视改革的重要性。推进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则是它的体现;(4分)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着眼全局抓“三农”,抓好“三农”促全局是它的体现。(4分)

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