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初),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小,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天下的公理,那么以他为首发起了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俾斯麦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并且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戊戌变法。

(2)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中国只了解西方便宜的炮船。

(3)希望清政府能改革图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

填空题

(14分)下图是各种不同密度的硝酸与铁反应(相同温度)时主要还原产物的分布图。请认真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图中横坐标是硝酸的密度,硝酸的密度越大,其浓度越大。

B.当还原剂和温度相同时,不同浓度的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是单一的,只是在某浓度时,以某种产物为主而已。

C.硝酸的浓度越大,还原产物中N元素低化合价产物越多。

D.当硝酸密度大于1.3 g·cm-3时,还原产物主要为NO、NO2

⑵ 当硝酸溶液的密度为1.36 g·cm-3时,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较准确表达Fe与过量硝酸反应的是(填序号)          

A.2Fe + 10HNO3 ="=" 2Fe(NO)3 + NO↑+3NO2↑+5H2O

B.4Fe + 18HNO3 ="=" 4Fe(NO)3 + 3NO↑+3NO2↑+9H2O

C.3Fe + 12HNO3 ="=" 2Fe(NO)3 + Fe(NO)2 + 2NO↑+2NO2↑+3H2O

⑶ 密度为1.26 g·cm-3,质量分数为50.0 %的硝酸,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⑷ 限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铁和过量1.36 g·cm-3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不考虑N2O4)。设计一个合理而简单的实验方案(仪器可选择使用,N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

第1步: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

①实验中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②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接口的序号):[  ]→[  ] [  ]→[8] [9]→[  ]。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开始反应。待E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停止实验。

第2步:验证E中有NO。

④ 取下试管E,倒立在F中,轻轻摇动试管。

确认生成的气体中有NO的现象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