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我国农村的现实发展和农民的迫切愿望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强农政策:在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大各种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的标准,2010年开始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二 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的劳动力素质、设施装备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滞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明显过大,多数地方的农民不知道测土配方施肥;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
(1)扩大农村有效需求,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材料一中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是如何起到扩大农村有效需求作用的?(6分)
(2)材料一中我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6分)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求做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统一?(8分)
(1)①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扩大农村有效需求;(2分)②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劳动和就业技能、增加其预期收入,从而扩大农村有效需求;(2分)③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对农民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补贴,从而扩大农村有效需求。(2分)
(2)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制定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2分)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制定政策时增强服务意识,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愿望出发,先搞试点然后再广泛推广,力争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上一个新台阶。(4分)③政府在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大各种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的标准是我国政府组织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重要职能的具体表现。(2分)④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具体表现。(2分)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责。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就是其具体表现。(2分)
(3)①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使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2分)②依靠科技进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分)③加大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建设和改善农田基本设施,增强其对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2分)
(4)①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中 * * 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一系列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到 “生产发展”。(3分)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中 * * 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目标,通过一系列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让农民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做到“生活宽裕”。(3分)③“生产发展”,可以为农民群众的“生活宽裕”奠定物质基础;“生活宽裕”,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求做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