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He didn’t put the things ____they belonged, for ____he got his punishment.

A.which; that

B.what; this

C.that; whose

D.where; which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句意:他没有将东西放在他们属于的地方,为此他受到惩罚。从句子结构看前半句中的从句是状语从句表示放东西的地方,因此 使用 where 引导;后半句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 which 指代前面整个句子的意思,这是 which 的典型用法。 答案:D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由此便知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的,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过去它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材料二 “统一南北,必以革命之道行之”;“这次革命政府提师北伐,便是要……扫除旧屋(砖)瓦渣滓垃圾之北洋军阀官僚,以建设新国家”;“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对于和议之举并不反对”;“兄弟向来是主张和平统一的人……这次单骑到北京,就是以极诚恳的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

材料三 “中国人民最恶毒、最强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本着‘分而治之’的原则,豢养中国军阀,嗾使他们互相混战,各系军阀也只有依靠帝国主义才能生存”;“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回答:

⑴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中国)“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2分)

⑵据材料二,孙中山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有哪两次?归纳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共同点。(4分)

⑶据材料三,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 * * 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特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是怎样继承孙中山这一遗志的?其结果如何?(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