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8分)阅读分析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半球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M、N两地各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      材料三:乙湖泊面积变化图。

材料四:图中的甲国,目前是该地区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产棉国和出口国之一。但由于该国棉花的品种和传统的加工工艺造成棉花色泽偏黄、有大量的污点和杂质等质量问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偏低。近年来,因工资和能源价格低廉,加上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该国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1)丙河流在甲国境内的主要流向是________,该河流的补给源主要是雨水和________。(4分)

(2)M、N两地几乎处在同一纬度,两地的气候特点比较,M地比N地气温________,降水________,产生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6分)

(3)乙湖泊较深的部位在____________,近50年来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减少。(4分)

(4)甲国目前棉花出口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简述图示棉产区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5)分析在甲国投资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

(1)自南向北     冰雪融水(4分)

(2)偏低   偏多  地形(6分)

(3)西(西北)部(西北)  入湖水量(湖水补给量)(4分)

(4)棉花的品质较差(2分)   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答对3点即可得6分)

(5)靠近原料(棉花)产地,运输成本低;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优惠政策;有国际铁路等交通便利;能源价格相对低廉。(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题目分析:

(1)丙河流发源于东部的5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山上有冰雪覆盖,最终是流入西北方向的湖泊里,则可知在甲国境内的主要流向是自南向北流,该河流的补给源主要是雨水和高山的冰雪融水。

(2)对比M、N两地各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可知M地比N地气温偏低,而降水偏多,M地处于河流源头的山谷地区,N地处于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产生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M地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量增多。

(3)根据乙湖泊面积1960与2008年变化图,可知乙湖泊较深的部位在西北部,近50年来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河流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4)根据材料四可知,棉花的品质较差是甲国目前棉花出口的不利因素,图示棉产区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区,则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地势、光照、水源、交通和劳动力等方面。

(5)甲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在甲国投资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原料、劳动力、政策、交通和能源等。甲国是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根据材料四的提示,“该地区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和“因工资和能源价格低廉,加上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该国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可知该国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靠近棉花产地,运输成本低,优惠政策,能源价格相对低廉。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重点考查河流、气候、湖泊和工农业发展区位条件。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