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2009年3月28日,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10亿民众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地球一小时”活动成为公众环保意识和普及环保知识的一个很好补充。
(1)“地球一小时”在获得广泛参与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该活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纯粹是一种作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4分)
(2)某班学生在全校发起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主题是:在今后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你会选择“开灯”还是“关灯”?如果你是被调查者,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论证你的选择。(6分)
(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要在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 * *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③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用“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关系”等知识也可给分。4分。)
(2)考生答出以下一种答案即可。
选择一:选择“开灯”。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代社会里,电和电器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已经密不可分。②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电器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器使用中存在的能源问题也必将得到解决。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只有承认电器使用中存在的矛盾,才能正确地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6分)
选择二:选择“关灯”。①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选择“关灯”有利于唤起民众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电器的出现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无节制地使用电器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6分)